在線網校:>>>點擊進入<<<
網校授課:>>>點擊進入<<<
考試書庫:>>>點擊進入<<<
網校以及考試書庫開發及擁有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學歷類/建筑工程類
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和全新引進高清3D電子書考試用書。
教科室工作總結(一):
中學教科室工作總結
一、完善教科室常規建設,明確自身職責。
1。本學期,教科室繼續實施“學校教科研領導小組——各教研組組長——組成員”的分級管理體系。學校教科研領導小組由分管校長陳士勇、教導主任繆小明及教科室副主任湯海鳳,負責學校教科室的工作安排與實施;各教研組組長由學校各學科的優秀教師擔任。我校本學期共有六個教研組:語文組、數學組、英語組、科學組、社會組以及技能組。
2。做好學校教育科研資料的檔案整理工作。校教研室在學期初制定本學期教研計劃,各組也相應制定計劃和活動安排表。各組每兩周一次的教研活動都有活動記錄,并裝訂成冊。
3、做好班主任全員培訓相關檔案資料整理工作,并且裝訂成冊。好看網名
二、加強科研隊伍的學習與培訓,提高科研層次。
教科研工作的基礎是廣大教師。教育科研工作的科學有效開展,務必有一支具有必須科研理論水平,勤奮扎實的工作作風和無私奉獻精神的教師隊伍。為了幫忙教師在課程改革實驗基礎上進一步提升,我們把課程改革的理論學習與培訓作為課程改革最重要的環節。
本學期,教科室先后選派多名教師參加各級教研培訓,如:派湯海鳳和繆小明老師參加“浙派名師課堂展示活動”;推薦吳建平、孫曉如和湯海鳳老師分別參加各級領雁工程骨干教師培訓;推薦林光財、陳青海、王謨和陳麗麗老師分別參加XX年和XX年的各級領雁工程骨干教師培訓;透過參加和組織各種培訓與研討,要求教師外出聽課要認真做好記錄,用心參與討論。聽課結束后,對所聽的課進行總體的評析,外出聽講座要對所聽到的觀念、做法及時進行梳理與傳達,由此來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業務潛質。簽名
此外我校還承辦學區語文學術研討會,邀請到了浙江師范大學的潘涌教授做《全球化背景下的母語教學》報告。全校和兄弟學校的教師用心參與報告會。
本學期,教研室還配合上級的班主任全員培訓,用心發奮提升本校班主任隊伍建設,派班主任參加各項培訓。班主任并要上交相關的資料和理論學習總結反思等。教科室并把班主任相關資料整理成冊,成檔管理。
三、廣泛開展科研活動,提升科研成果。
1、以課堂為憑借,加強各教研組的教研活動。
在教育科研活動中,充分發揮了教研組長的作用。要求每個教研組長認真組織群眾教研活動,每兩周活動一次,定時刻、定地點、定開課人員或講座人員。采用“教研組定資料,個人鉆研備課和上課、群眾討論、深化吸收,構成共識”的操作程序,取長補短,集思廣益,以點帶面,使新課標的理念和精神落實到具體教學過程中去。
本學期各組都進行規范的有質量的教研活動。教師也用心參與公開課活動。語文組的陳麗麗老師參加市語文中心組成員在我校舉行的研討課,得到葛老師和其他成員的一致好評。語文組的陳士勇校長做好表率作用,就小班化分層教學在課堂中該如何實施,在《羚羊木雕》課堂中展示自己的獨到見解。同時英語組的湯海鳳老師、數學組的高明和繆小明老師、以及科學組的金小蘭、陳士新和郭月微老師也都就小班化分層教學問題在課堂中展示自己的見解。英語組的新教師繆小娜、阮周微、和王謨老師分別展示自己的教學理念。蔡玲芳老師就“如何導入新課”,以及湯海鳳老師就“如何進行單元復習課”均開出一節公開課,得到同組人員的好評。英語組和語文組教師分別進行以年級為單位的群眾備課,相互交流思想,達成共識,獲益匪淺。
我校本學期還承辦學區新教師調研工作。新教師梁海華老師、阮周微老師和繆小娜老師都得到學區調研組人員的好評。同時我校還承辦學區聯片科學公開課。科學組的陳青海老師和劉華鵬老師的扎實基本功得到同行和領導的肯定。
本學期特評出優秀教研組是語文組和英語組。
2、加強課堂研究,講求效益與質量
本學期學校教科室重視“備課、批改、輔導”等常規工作的進行。每月對教師的備課本、聽課本和作業本進行檢查。從三次檢查結果和12月份的市局教育教學檢查結果表示:部分教師的備課十分認真,平時的教學工作做地很細致很扎實。本學期特評出備課優秀教師是:宋春財、湯海鳳、阮周微、梁海華、金小蘭、鄭竹華、陳麗麗和葉建東。作業本批改認真的教師是陳青海、金小蘭、湯海鳳、阮周微、陳美云、繆小娜、梁海華、陳士勇、陳麗麗、陳碎芝、趙曉平、周繼遠和繆小明。
學習還把相互聽課,發奮取長補短作為一項教學常規工作來抓,構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這學期教科室透過深入課堂,展示了18節教學研討課讓教師多方面展示自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風格,也為老師們搭建了一個教與研的平臺。多數老師能用心參加聽課、評課活動,并提推薦,自我反思,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進步的目的。
四.問題與今后發奮方向。
教科研是每個教師身體力行的事,只有教研相結合才能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才有可能使自己成為學習型、研究型甚至專家型教師。那么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教師的教科研熱情,如何才能將一些特定的、專項的教科研工作交與適合的教師,教科室與教師之間怎樣才能構成一個上下暢通的渠道,以及如何使教科研活動規范化、上質量、上檔次,是下學期教科研工作的落腳點。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思想是根基,理想是嫩綠的芽胚,在這上方生長出人類的思想、活動、行為、熱情、激情的大樹。”我們始終堅信,只要不怕困難,正視問題,只要有求實的態度、不斷進取的信心和對教育的執著,我們學校教育科研的明天就會更加燦爛!
教科室工作總結(二):
本學期,學校教科室工作繼續高舉教育科研發展與創新的旗幟,緊緊圍繞萊城區教科室工作計劃中提出的“規范、有效、校本、特色”四個關鍵詞,用心開展“深化有效教學,提高教學質量”這一工作重點,不斷提高教育科研在有效課堂教學中的“實戰潛質”,追求教育科研形態的“多元化”,倡導教育科研的“特色取向”,在改革實踐中提升教育科研的層次與水平。大力倡導“教師即研究者”的理念,鼓勵教師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反思,求真務實,與時俱進,推動了我校教科研工作向更高的層次的發展。
一、深化有效教學,大力推行教學行動研究。
1。聚焦有效教學,深化行動研究。
本學期學校教科室引導教師著眼于改善教學行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繼續大力推行行動研究,即“問題即課題”,引導教師以研究學生發展為中心,發奮改善教學實踐。(1)組織教師認真學習教育教學理論。學校下發《幸福與教育》人手一本,提倡集中學習與自學相結合,堅持每周教師集中學習一小時。(2)提倡教師自主學習。學校征訂《人民教育》、《教師博覽》、《山東教育》、《山東教育報》等刊物二十多種,每位教師自主訂閱一份教育教學報刊,讓教師透過自學,結合自己教育教學實踐,邊學習、邊實踐、邊反思、邊總結,把教育科研知識的普及、應用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的始終。(3)倡導教師撰寫教育日記、教學后記、教學案例與反思,教科室組織開展行動研究、教學日記、教學后記評比活動,要求40周歲以下教師都能參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開展有效課堂交流研究。
為了進一步推動有效課堂交流的開展,我們借鑒和學習萊城區有效課堂教學先進經驗,透過課堂交流改變教師的教學理念與行為,促進“有效課堂”的構成。本學期各級部教研組老師圍繞有效課堂,用心探索,進行有效課堂的研究,于十月份進行了以“有效課堂教學觀摩”為主題的課堂研究活動,各教研組老師對這兩次課堂觀察活動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與總結,構成了共識,撰寫了課堂觀察報告,更主要的是老師們透過課堂觀察,加強了自我反思,反思自己的課堂,不斷改善自己的教學行為,發奮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益。
二、規范課題研究過程管理,推進我校“十一五”課題的研究工作。
課題研究是教育科研的重要方式。為了更好地規范學校“十一五”課題研究過程管理,學校教科室發奮做好指導工作,召開課題組成員會,落實子課題的研究工作。堅持以科學發展觀指導教育科研的創新,在課題研究中廣泛運用行動研究法,體現“教學即研究”的“草根性”特征,在讀書、實踐與寫作三者結合上推動教師專業成長,加強教學反思的指導與推廣,使科研與教學真正做到了一體化。
1。完善課題組考核機制,舉辦課題研究活動。
為了落實“十一五”課題的研究工作,學校教科室制定了學校教科研校級主課題管理制度,完善了課題組考核機制,按照要求對課題組實行任務劃塊,職責到人。組織課題組人員認真學習,落實課題研究,課題組成員圍繞課題,舉行研討活動。
2。認真做好課題的申報、立項工作。
為了使我們的教師走上專業化發展之路,成為科研型的老師,學校用心發動和宣傳好教師個人學年課題的申報工作,本學期,按照萊城區教研室的課題申報要求,動員全校教師,按級部、分學科,根據自己在課堂教學中的問題、困惑、感悟,用心撰寫課題申報表,共撰寫課題12個,經過層層選拔,高年級數學課題《“引領小學中高年級學生自主設計數學作業的探索”》,被立項為省級課題。其余的課題作為校級課題,進行研究,在今后將逐級選拔參與更高級的課題立項研究。
3。規范課題研究過程管理和成果的整理。
本學期我們將行動研究的方式引入課題研究過程,圍繞“人文教育”這一“十一五”省級規劃課題,組織教師實實在在地參加課題研究,充分發揮市級骨干教師和課題組等為主力的學校科研隊伍的核心作用和骨干作用,從而不斷豐富課題研究的內涵。在研究的同時,我們重視階段性研究成果的搜集、整理,撰寫課題研究報告;重視成果的實踐運用,促進科研成果的轉化。學校教科室進行了總結,將本學期主課題研究過程資料進行了整理,裝訂成冊,用心參加好各級組織的課題結題及相關評比活動。
4。認真做好課題的結題工作。
我們共有19項課題被區級以上教科室列入學年立項課題。為了關注好教師的個人學年課題,教科室能用心主動與老師們加強聯系,讓課題進課堂,要求老師們對自己的課堂進一步加強自我反思與總結,認真撰寫好課題論文和研究報告,在09—10學年課題研究成果評比活動中,我校省級“十五”課題“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素質研究”結題并獲山東省課題研究成果二等獎,“十五重點課題生活化、活動型、探究式小學德育課程創新教學研究”結題材料已經報送課題組。“閱讀中外經典,享受讀書樂趣”、“小學生自主性學習教學策略研究”等12項省市區課題正在研究。領導和教師們在扎扎實實的課題研究與結題中不斷提高教育科研潛質,成就自我。學校在課題研究中培養了一大批骨干教師,促進了研究型教師隊伍成長的速度,學校的辦學水平、辦學潛質得到全面提高。
三、加強特色學校建設,打造學校教育品牌。
辦學特色是學校豐富發展內涵,提高辦學檔次的必由之路。本學期,我們結合我校實際,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提升我校特色學校的品位,發奮尋求學校管理、教育教學、校園文化建設等方面特色的切入點和結合點,精心打造學校特色品牌,在內涵建設上求發展。透過特色文化影響學生,發展學生,發展學校。學校教科室一如既往地做好學校作文特色建設的有關工作。
用心開展好學生快速作文系列活動。這學期我們堅持把作文教學特色與建設書香校園結合起來,用心開展師生共讀共寫活動,讓師生共讀共寫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本學期認真舉辦好學生限時快速作文活動,組織開展好師生共同參與的各項系列活動。在教師方面:學校用心推薦優秀教育讀本,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活動,讀書演講比賽;倡導教師寫隨筆、教育日記,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對教學中的一些熱點問題發表自己看法,對教育改革提出理性思考,為學校的改革與發展出劃謀力。在學生方面:我們用心開展好藏書、讀書活動,辦好班級圖書角,開展讀書交流活動,打造書香校園。本學期我們參與了萊城區語委辦舉辦的“文心雕龍”杯教師、學生新課標作文大賽,其中四年級一班的張冉、四年級二班的楊淑涵、陳璐瑤、五一班的張靜遠、五年級五班的張期飛被選中參與了現場作文展示;呂美、劉翠紅兩位老師參與了教師組的現場展示。
四、加強教育科研的陣地建設,做好成果的總結與推廣工作。
本學期我們重點以“閱讀與寫作”課題為載體,研究重點是進行聽課、評課、研討,做到課題實施與資料積累,整理分析同步,課題實施與學生發展、教師發展、學校的發展同步,課題實施與成果表達同步,重在做好教師的教科研活動,
加強對課堂觀察的研究,同時我們還發動教師撰寫教育科研論文,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著力組織教師用心參加各級各類的征文、論文、成果評比。
本學期為中青年教師進行了論文撰寫專題講座,教科室將擔負起收集、反饋信息的任務,及時把市級以上有關征文、論文、成果評比等信息傳到達每個教師,由教科室對教師的論文、成果進行篩選,把好質量關,教科室用心向報刊投稿,本學期有40多篇教師論文獲獎、發表。其中劉慧勤發表論文一篇,劉煥貴5篇論文獲獎,吳修峰、劉棟國兩位老師各發表論文兩篇。張娟老師獲得省級優質電教課二等獎、市級優質電教課一等獎,王娟老師獲得音樂教師基本功比賽省級二等獎,音樂教師基本功比賽單項獎。
2。加強綜合實踐活動小課題研究,成果豐碩。
加強綜合實踐活動小課題的研究,使小課題研究構成了可持續性、級部特色性。如三年級級部的“非物質文化”小課題研究系列,四年級級部的“手工操作”小課題研究系列。各班在總課題的基礎上,衍生出自己的班級小課題,構成了本班的特色課題研究,充分利用周三下午的全校綜合實踐課,進行小課題的研究,成果豐碩,三年級級部成功舉辦校級綜合實踐活動展。在萊城區綜合實踐小課題展示中我校推選展評的“五谷豐登”獲得一等獎,“飲料與健康”獲得二等獎,李俊才老師的案例《小課題大文章——五谷畫小課題研究》獲得一等獎,呂美老師的案例《低碳生活在我們身邊——廢紙變寶》獲得二等獎,繩建紅老師的案例《讓綠色覆蓋我們的校園》獲得三等獎。
3。引薦作品,用心投稿,提高學生寫作興趣。
一學期來,語文老師在“超多讀寫,提早閱讀”這一課題上,認真研究,培養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潛質,學生的寫作水平得到全面提升。先后組織三至五年級學生參與“中華小狀元”杯作文大賽,共有394篇獲獎,特等獎3篇,一等獎124篇,二等獎132篇,三等獎68篇,優秀獎67篇。呂源、王秀芳、康麗華、李鳳云、任曉燕、呂美、鄭華、亓茜、劉棟國、張莉、劉翠紅、吳修峰、劉泉英、劉玉雙、房靜、蘇愛玲獲得優秀指導獎。
在新的學期里,學校教科室將以人為本,求真務實,一如既往為教師、學校服務,用心推動我校教育科研的發展與創新,更好地打造學校教育科研的品牌。
教科室工作總結(三):
在剛剛過去的一個學期,嘎棟小學教科室認真貫徹市局教科研工作計劃及學校工作計劃的指導思想,提高教科研工作實效,為學校的可持續性發展帶給科研保障和理論支撐,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創設良好的研究氛圍,真正使教育科研與學校發展、教學實踐和教師需要相結合,以教育科研促進教師發展,不斷適應學校優質辦學、特色辦學的需要。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總結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實驗的成效,深入研究存在的問題,促進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化,引導教師用心開展校本教研制度建設研究工作,鼓勵廣大教師在堅持把教育科研作為提升學校教育水平的推進器,著力開創我校教育科研的新局面。現將一學期工作,做如下回顧:
一、用心開展校本教研,增強教師課程研究的意識
1、用心進行校本教研的學習和宣傳。用心提倡“學校即培訓中心,教學工作即課堂,教師即研究工作者”的學習理念,使校本教研成為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促進師生共同發展。
2、在校本教研制度建設中促進常規教學的規范。注意結合常規教學的要求,使校本教研和教師的教學實踐緊密結合,融為一體,真正讓教師進入在教學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學的工作境界。
二、以教促學,提高教是業務素質,提升教學質量
1、組織教師進行業務方面的學習,以適應新形式的需要,不斷學習新的教育教學手段,掌握新的教學工具,吸取新的教學理念,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繼續做好新課改的宣傳學習和培訓工作。組織教師學習新課程標準,明白先進的教育理念。
2、組織學生參加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組織的書法繪畫競賽,共送出書法作品194件,繪畫作品60件。經大賽組委會評選,我校學生書法作品獲優秀獎件,繪畫作品獲三等獎1名,優秀獎件。
3、組織學生參加全國中小學生“我是90后”征文競賽,共送出作品52件。
4、組織教師參加“五個一工程”論文競賽,送出作品11件。
5、組織壩區三個校點的音樂教師參加城鄉聯片教研活動,使授課教師、聽課教師都在活動中看到自己的缺點和不足,找出了差距,為我校以后的音樂課教學打開了一片天空。
三、加強學習,樹立現代教育理念,強化教科研意識
每位每月自主精心選取學習材料,進行針對性學習,并有書面記錄的讀書筆記。透過學習把握教科研學習的深度,指導自己微型課題的順利實施,透過結合教育教學工作實際,撰寫教科研論文等,進一步把握教育改革和發展的趨勢,在思想和行動上切實轉變教育觀念。
四、踏實工作,完善制度,發奮提升科研層次
為進一步完善各種課題的實施方案,并規范過程管理,我們要求教師的微型課題務必有實施計劃,資料收集,結題報告(以論文形式呈現),課題名稱在開學初報到教研組長處存檔,以備檢查。并抓實三項常規活動:上課題研究課、小組研討、撰寫研究論文。也提出了“四個一”的具體要求,即:每學期初制定一份課題研究階段性計劃,每月記錄好研究一得,每學期圍繞承擔的課題至少上好一節實驗課并上交相關材料,期末撰寫好課題階段性總結和相關論文。
在今后的教科研工作中,我們會把好的一面發揚光大,不足之處用心改正,使我校的教科研工作做得更加完善,促使我校教科研工作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更多信息請查看工作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