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整理:當初,設立國慶節的目的就是國家希望在每年的這個時候,從政府機關到企業,從干部到老百姓,從長輩到晚輩,都能夠對國家有所感恩,對革命先驅有所緬懷,對勝利有所紀念,在享受國泰民安的幸福時,應該學會追憶,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發展,一味的強調休閑代替了紀念,終于使國慶節演變為“說似有時近似無”的尷尬境地,不能不說是國家教育的疏忽。
如果說元旦和春節是一種自然節日,側重慶祝的是生命和自然意義,那么勞動節和國慶節等就是一種有深刻人文內涵的紀念節日,如果失去了其紀念的內容和形式,那么,這樣的節日就會因為失去了文化內核而逐漸干癟,必然逐漸同時中斷了紀念的記憶力,如今很多人感到過國慶節無所適從,這更多的是一種記憶精神的失落。
國慶節絕不是一個僅僅休閑,和國慶內涵不沾邊的節日,這不僅是對成人而說,更是對孩子們而言,但是,現在更多的孩子已經把國慶節當成了一個可以盡情玩耍的自然日子,不能怪孩子,要怪只能怪社會、商家和家長的經意和不經意的“教唆”,一些成人也不會唱國歌,也不知道五星紅旗象征什么意思,只知道國慶節可以到處逛逛,孩子們能夠對國慶節有什么理性的認識呢。
不是說國慶節就應該一味的肅穆和莊嚴,只是說國慶節的歡樂休閑最好能夠和國慶的本義多些聯系,在娛樂中紀念,在紀念中快樂,可惜的是這樣的意識被很多人所忽視了,作為政府,應該給社會提供這種有紀念內涵的創意和設計。而對公民而言,在這個紀念的節日中,不僅應該休閑,更應該有些思考,從內心升騰出一種對國家的感恩情懷,哪怕是一絲一縷,這樣的理性國慶節意識就是一種文明和進步。
如果說“國慶黃金周”是從經濟上對國慶節進行包裝,那么,紀念的國慶節也需要人文的再包裝,給國慶節設立主題就是一個不錯的包裝。如果能夠對每年的國慶節進行一個不同的主題設定,讓全國一盤棋來過國慶節,那么就會形成紀念的整體效應,表達公民對國家歷史的記憶,愛國不僅是權利,更是一種義務,表達公民的愛國義務,有了切實的主題更有效果。
更多信息請查看節日.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