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賢網網校上線了!
網校開發及擁有的課件范圍涉及公務員、財會類、外語類、外貿類、學歷類、
職業資格類、計算機類、建筑工程類、等9大類考試的在線網絡培訓輔導。
系別 | 專業方向 | 招生導師 | 考試科目 |
音樂學系 | 1.音樂美學 | 王次炤教授 | 1.報考提交材料審核。根據專家組初審結果,各方向原則上按報名人數二分之一比例擇優確定進入考核的候選人,根據生源情況可適當增減。審核通過者進行如下考試: |
邢維凱教授 | 2.外語 | ||
宋瑾教授 | 3.口試 | ||
2.中國音樂美學史(中國音樂美學史與其他藝術美學史綜合研究) | 李起敏教授 | 4.筆試 | |
3.中國音樂美學史 | 苗建華研究員 | 筆試要求: | |
4.音樂心理學 | 周海宏教授 | 音樂綜合分析(對作品進行音樂形態、歷史、文化等方面的綜合分析)。 | |
5.中國傳統音樂的美學問題 | 王次炤教授 | ||
6.西方音樂史(含西方現代音樂方向) | 余志剛教授 | ||
姚亞平教授 | |||
周耀群教授 | |||
劉經樹教授 | |||
7.中國傳統音樂 | 袁靜芳教授 | ||
伍國棟研究員 | |||
周青青教授 | |||
張伯瑜教授 | |||
錢茸教授 | |||
肖學俊教授 | |||
呂鈺秀教授 | |||
8.中國少數民族音樂 | 楊民康研究員 | ||
和云峰(桑德諾瓦)研究員 | |||
9.中國佛教音樂文化 | 袁靜芳教授 | ||
10.中國音樂史(古代、近現代、當代) | 王子初研究員 | ||
戴嘉枋研究員 | |||
呂鈺秀教授 | |||
蒲方教授 | |||
李淑琴教授 | |||
11.世界民族音樂 | 陳自明研究員 | ||
俞人豪教授 | |||
李昕教授 | |||
音樂教育學院 | 1.音樂教育學 | 高建進教授 | 1.外語 |
俞人豪教授 | 2.主科 | ||
3.音樂作品綜合分析 | |||
4.中西音樂史(含聽辨) | |||
5.口試 | |||
作曲系 | 1.作曲 | 吳祖強教授 | 1.外語 |
杜鳴心教授 | |||
郭文景教授 | |||
唐建平教授 | |||
葉小鋼教授 | 2.主科 | ||
楊勇教授 | 3.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 | ||
賈國平教授 | (1)作曲方向:作曲技術理論綜合分析 | ||
吳粵北教授 | (2)作曲技術理論方向:作曲技術理論綜合分析(本專業方向除外)與作曲(三重奏以上編制) | ||
秦文琛教授 | 4.西方音樂史 | ||
羅新民教授 | 5.面試(作曲方向介紹個人創作或學術研究成果;分析8-10首經典作品) | ||
2.配器 | 董立強教授 | ||
郭偉國教授 | |||
3.復調 | 楊勇教授 | ||
4.和聲 | 劉康華教授 | ||
劉錦宣教授 | |||
5.作品分析 | 徐昌俊教授、 | ||
陳丹布教授 | |||
郭新教授 | |||
向民教授 | |||
6.律學 | 姜夔教授 | 1.外語 | |
2.主科(含音律聽辨測試) | |||
3.音樂作品綜合分析Ⅱ | |||
4.中國音樂史 | |||
5.口試 | |||
作曲系 | 7.電子音樂作曲 | 張小夫教授 | 1.外語 |
吳粵北教授 | 2.主科 | ||
3.電子音樂作曲技術理論綜合分析,作品分析,配器,和聲(同作曲專業) | |||
4.西方音樂史(同作曲專業) | |||
5.口試 | |||
8.電子音樂技術理論 | 張小夫教授 | 1.外語 | |
吳粵北教授 | 2.主科 | ||
3.電子音樂作曲技術理論綜合分析,作品分析,配器,和聲(同作曲專業) | |||
4.西方音樂史(同作曲專業) | |||
5.口試 | |||
指揮系 | 1.交響樂、歌劇指揮專業 | 俞峰教授 | 1. 外語 |
2. 主科(指揮一部交響曲、協奏曲或歌劇一幕,用雙鋼琴代替樂隊) | |||
3. 作曲技術理論綜合分析 | |||
4. 西方音樂史 | |||
5. 綜合面試(包括總譜讀法、視唱練耳、鋼琴或其它樂器演奏、綜合作品分析、指定作品視揮,必要時進行現場排練以及相關的指揮專業方面知識考察等) | |||
新專業試點 | 1. 網絡音樂表演 | 肯尼斯·菲爾茲(加拿大電訊媒體藝術首席科學家) | 1.提交材料進行審核。 |
2. 英語能力證明(托福,94分以上) | |||
3. 面試(初步面試與正式面試) | |||
4. 筆試 | |||
更多信息,請參閱: | |||
http://syneme-asia.ccom.edu.cn/wiki/pages/J5k2T2Y0/Entrance_Requirements.html |
一、加試科目:
(一)具有碩士學位、報考非原研究方向的考生(含作曲系內不同方向)需加試的科目:
1.律學方向:(1)中、西音樂史(含作品聽辨);(2)作品分析
2.作曲、配器、電子音樂作曲、電子音樂技術理論方向:A.和聲;B.二十世紀作品分析
3.復調與作品分析方向:A.和聲;B.作曲
4.和聲方向:A.作曲;B.作品分析
(二)以同等學力報考者需加試的科目:
1.哲學(音樂學系、指揮系同等學力考生只加試哲學);
2.同“一”(同具有碩士學位、報考非原研究方向的考生需加試的科目)。
二、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綜合分析考試科目要求(本專業方向除外):
(一)和聲:
1.分析題:就所給的完整音樂作品或音樂作品中的段落進行和聲分析,標出調性、和弦及相關的和聲進行,并指出它的音樂風格或時代所屬。
2.寫作題:為給定的高音聲部或低音聲部旋律,寫作大小調風格的四部和聲。
(二)作品分析
1.分析題:就所給作品畫出曲式分析圖示,最小曲式單位為樂段或一部曲式。圖示中要求包括準確的曲式名稱,小節號,調式調性等內容。
2.簡答題:就已給作品,以主題核心材料與布局、寫作邏輯與音樂風格、音樂寫作手法等角度簡要論述。
(三)復調
1.寫作題:四聲部以內(含四聲部)對位寫作題1-2題。
2.分析題:分析中型以上復調全曲或片段,用圖示和文字加以說明。
(四)配器
1.簡答題:樂器法、配器法知識。
2.分析題:分析所給音樂片段的配器手法。
3.配器寫作
該科目每項考試時間分別為2小時,總共8小時,分兩次考試。
(五)作曲
根據所給音樂主題寫作一個音樂片段(三重奏以上編制)。
附件1:博士研究生入學考試主要參考書目
附件2:專家推薦書
附件3:少數民族計劃博士生登記表
易賢網溫馨提示:
《專家推薦書.doc》《少數民族計劃博士生登記表.doc》來源于中央音樂學院,最近更新2015年1月14日。
易賢網下載后為“.zip”的壓縮文件,解壓后得到“.doc”格式的文件,文件使用MS-Office辦公軟件word制作,請確保您使用的電腦已安裝此類軟件,否則打開的文件將是亂碼。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