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 |
姓名 |
研究方向 |
心內 |
黃從新 |
1.心律失常的基礎與臨床研究;2.心血管疾病的介入診療 |
心內 |
江洪 |
1.心律失常的基礎與臨床研究;2.介入心臟病學 |
心內 |
唐其柱 |
1.心肌重構的發病基礎與防治;2.心肌細胞電生理與心律失常 |
心內 |
夏豪 |
1.冠心病的基礎與臨床;2.冠心病的介入治療 |
心內 |
楊波 |
1.介入性心臟病學;2.心律失常學 |
心內 |
蔣學俊 |
1.生物醫用材料應用;2.冠心病的研究 |
心內 |
黃鶴 |
1.心律失常發生機制及介入診療; 2.心電生物學(基因、蛋白、細胞器與心律失常的發生機制)的研究 |
心內 |
李紅良 |
1.心腦血管及代謝性疾病的發生機制和防治;2.基因工程動物模型的研發與應用 |
心內 |
萬軍 |
1.心肌病;2.心臟電生理 |
消化 |
羅和生 |
1.消化道動力學;2.消化系統疾病的基礎與臨床 |
消化 |
余保平 |
1.消化系統慢性內臟疼痛的分子機制研究;2.腸道菌群與消化系疾病 |
消化 |
譚詩云 |
1.消化道腫瘤防治;2.脂肪肝防治 |
消化 |
董衛國 |
1.炎癥性腸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2.消化道腫瘤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
消化 |
鄧濤 |
消化道腫瘤防治、消化道腫瘤內鏡治療 |
消化 |
于紅剛 |
1.消化系統惡性腫瘤的耐藥與轉移機制;2.消化系統內窺鏡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
呼吸 |
胡克 |
睡眠呼吸障礙性疾病 |
腎內 |
丁國華 |
1.糖尿病腎病的分子發病機制;2.足細胞病理生物學與腎小球硬化 |
傳染 |
龔作炯 |
1.慢性肝病的基礎與臨床;2.肝功能衰竭的發病機制及防治 |
傳染 |
江應安 |
消化道腫瘤基因治療 |
超聲 |
郭瑞強 |
1.超聲心動圖診斷心肌病;2.超聲心動圖診斷冠心病 |
普外 |
王衛星 |
1.臨床靜脈營養研究;2.肝膽胰外科研究 |
普外 |
沈世強 |
1.肝癌外科分子生物學研究;2.肝臟保護 |
普外 |
孫圣榮 |
1.乳腺癌靶向治療及個體化治療;2.甲狀腺綜合治療 |
普外 |
湯志剛 |
消化道腫瘤(胃、胰腺)轉移與復發 |
泌外 |
劉修恒 |
1.前列腺癌基因疫苗;2.腎移植缺血再灌注損傷 |
泌外 |
張杰 |
1.腎纖維化的基礎與臨床;2.腎臟腫瘤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
泌外 |
楊嗣星 |
1.泌尿外科組織工程技術;2.腎結石的防治 |
泌外 |
程帆 |
1.膀胱鏡技術在泌尿外科的應用;2.泌尿系結石的微創治療 |
骨外 |
彭昊 |
1.骨關節炎的基礎與臨床研究;2.股骨頭壞死的基礎與與臨床研究 |
骨外 |
郭衛春 |
1.脊柱外科研究;2.骨腫瘤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
胸外 |
王志維 |
1.大血管外科的基礎與臨床研究;2.冠心病外科的基礎與臨床研究 |
腦外 |
陳謙學 |
1.腦膠質瘤的基礎與臨床;2.癲癇的外科治療研究 |
婦產 |
楊菁 |
1.生殖免疫學;2.不孕癥的內鏡治療 |
婦產 |
洪莉 |
1.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研究;2.婦科腫瘤 |
眼科 |
邢怡橋 |
1.玻璃體視網膜疾病研究;2.白內障的研究 |
眼科 |
沈吟 |
1.眼底病;2.遺傳性眼底病 |
耳鼻喉 |
陶澤璋 |
1.頭頸腫瘤的基礎研究;2.鼻科學 |
耳鼻喉 |
許昱 |
1.鼻科學基礎與臨床;2.過敏性疾病 |
耳鼻喉 |
陳始明 |
1.鼻科學基礎與臨床;2.頭頸腫瘤發病機制 |
皮膚 |
雷鐵池 |
1.色素性皮膚病基礎與臨床研究;2.自身免疫性皮膚病基礎與臨床研究 |
神經 |
盧祖能 |
1.神經肌肉疾病;2.臨床神經生理學 |
精神 |
王高華 |
1.抑郁病的基礎與臨床研究;2.臨床精神藥理學研究 |
麻醉 |
夏中元 |
1.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損傷機制研究;2.圍術期重要臟器保護 |
檢驗 |
李艷 |
1.雌雄激素協同作用對動脈粥樣硬化防治的研究;2.個體化醫療與分子診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