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聲中一歲除”。中國人過年過節都喜歡放鞭炮,這是為什么呢?過年過節為什么要放鞭炮?這就要從“年”的來歷上談起了。
古時迷信是為了嚇鬼,現在是為了增添喜慶的氣氛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來華介紹說,鞭炮與桃符、春聯一樣,最早是用來驅除邪魔鬼怪的。到了南北朝時期,人們過年時候燃放爆竹就已經形成了習俗。《荊楚歲時記》中就記載了這個習俗:“正月一日,是三元之日也。謂之端月,雞鳴而起,先于庭前爆竹、燃草,以辟山魈惡鬼。”這也是后來人們在春節燃放鞭炮的由來。由此可見,“爆竹”一詞的本意是焚竹而爆。
火藥發明之后,人們不再燃燒竹子了,而是將硝石、硫磺、木炭等填充在竹筒里燃燒,產生“爆仗”。不過,這時人們仍然一直沿用“爆竹”的叫法,直到今天。
到了宋代,人們用紙做的筒子代替了竹筒,里面灌上火藥,內藏藥線,制成了新的爆竹。直到今天,我們還是沿用這個方法,只不過在工藝上有所改進,在花樣上有所翻新罷了。在宋代,還有人用麻莖把紙制爆竹編成串,管它叫“編炮”。因為成串的爆竹放起來聲音持續時間長,清脆得好像人甩鞭子發出的響聲,因此也就稱它為“鞭炮”。
明清兩代,爆竹更為流行,花色品種也不斷增加。除了大年初一清晨要放爆竹之外,除夕之夜也興放炮,到子夜零時達到高潮,爆竹聲震耳欲聾,響徹天宇。過年,無論貧窮富貴,家家戶戶都要燃放爆竹以示除舊布新。
民俗專家表示,近年來,作為春節中的一項重要活動,很多地方陸續改變了春節城市禁止放炮的規定,給廣大市民燃放煙花爆竹慶祝春節的機會。城市春節因為有了鞭炮而熱鬧非凡。當除夕午夜零時新年鐘聲敲響時,舉國進入沸騰狀態,煙花飛舞,鞭炮齊鳴,一向矜持的中國人融入狂歡的世界。國人在滿天燦爛的煙花與滿地紅紅的紙屑中,度過一個紅火的中國年。
關于李畋在歷史上還有一段關于他和爆竹的奇異傳說。唐太宗李世民被山鬼迷纏,久治無效,遂詔書全國求醫。時年24歲布衣獵人李畋應詔揭榜,借打獵用土銃原理,采用竹筒裝入硝,爆驅逐山魈邪氣,使皇上龍體康復,遂封李畋為爆竹祖師。
更多信息請查看節日.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