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師范大學建于1928年,是安徽建校最早的高等學府,現為中國教育部與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學校坐落在具有“徽風皖韻、千湖之城”美譽的國家級開放城市——蕪湖,瀕臨浩瀚長江,傍依靈秀赭山,是一所集江南自然之神秀、匯安徽人文之靈杰的省屬重點大學。
安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始建于1943年,歷經安徽學院藝術科、皖北師范文藝班、安徽藝術學院、合肥師范學院藝術系、安徽師范大學藝術系、音樂系等歷史沿革,2001年12月經批準正式成立音樂學院。70多年來,學院辦學層次逐步提高,辦學規模逐步擴大,向社會輸送各類畢業生數千名,他們中大部分人已成為安徽省乃至全國音樂教育及文藝戰線骨干,為我國音樂教育事業和精神文明建設發揮著重要作用。學院于1984年獲得音樂學碩士點,為全國第一批獲準授權的音樂學碩士點單位之一。現有音樂與舞蹈學、藝術學理論兩個一級學科碩士點。設音樂與舞蹈學、藝術學理論、藝術碩士(音樂)、課程與教學論(音樂)、學科教學(音樂)五個碩士專業,本科設音樂教育、音樂表演、舞蹈表演、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四個專業,均面向全國招生。其中,“音樂與舞蹈學”學科為省級重點學科(B類),“音樂學”專業是教育部和財政部第四批全國高等教育特色學科建設點、學校“特優強”專業。
學院1988年獲批招收外國留學生資格,是省內唯一具有該資格的高校音樂院系。除開設成人教育外,學院還擔負著全省在職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任務,形成了比較完備的教育教學體系。各類在籍學生近1000人。
學院現有專業教師73人,34人具有高級職稱(教授11人、副教授23人),90%以上的教師具有碩士及以上學位(博士及在讀博士近10人);另聘有一批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長期或短期駐院授課,擁有聲樂和器樂兩個安徽省省級優秀教學團隊。在70多年的辦學歷程中,大批老一輩音樂教育工作者和知名藝術家們先后匯聚于赭山之腰,傳道授業,為音樂學院的發展奠定了厚實的基礎。近年來,一批中青年教師脫穎而出,顯示出非常扎實的功底和實力。他們中有省級學術與技術帶頭人及后備人選;有省級教學名師、教壇新秀;有國內外比賽、演出經驗豐厚,被業內專家視為很有發展前途的音樂表演工作者;有一批長期潛心于教育教學第一線、經驗實力并重的音樂教育學者,基本上形成了一支素質較高、結構較為合理、有強大發展后勁的學術梯隊和教師隊伍。
近年來,學院在科研及藝術實踐領域也取得了豐碩成果。自2004年以來,公開發表各類論文(論著)近500篇(本);主編省級十一五規劃教材近10部;獲得廳級以上科研課題百余項,2009~2012年連續獲得四項國家社科基金藝術學項目;并與美國、德國、澳大利亞、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十幾所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學術團體教育機構建立了長期友好合作與學術交流關系。學院建立了全建制的民族管弦樂團和交響樂團,與古箏樂團、舞蹈團、青年合唱團共同構建了學生藝術實踐活動的高端平臺,每年承擔“高雅藝術進校園”等大型演出幾十余場,進一步凸顯了藝術實踐在音樂學院教育、教學與科研活動中的引領作用。師生赴美國、加拿大、德國、澳洲、港澳臺等國內外各種藝術交流演出、比賽近百場,獲得省級以上國內外各種獎項(表演和創作)1000多人次;學院是安徽省唯一的普通高校招生“音樂專業考試”基地。
學院資料室、閱覽室和音樂制作工作室對師生全天候開放;數碼鋼琴教室、電腦音樂制作教室、多功能多媒體教室、標準的舞蹈練功房和高標準音樂廳等現代化教學設施齊備,所有教室均配置了視聽設備、鋼琴、空調等;現有琴房近200間,中西樂器基本齊全,為學院的教學科研、藝術實踐和演藝交流提供了一流的條件。近年來,學院逐步加大基本建設和基礎設施投入的力度,嚴格按照藝術教育規律組織教學活動,避免了省內外兄弟院系普遍感到因擴招而帶來的教學質量壓力,受到了社會的普遍贊譽,進一步提高了辦學信譽。
久久為功,馳而不息。根據學院發展規劃,學院將繼續深化內部管理體制改革,重視辦學特色的塑造和辦學環境的建設,加快學科和專業建設步伐,適應新時期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需要,為發展和繁榮我國的音樂文化和音樂教育事業作出更大貢獻!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