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部分景區門票上漲過快過高,以及園中園、票中票等不合理不規范現象,國家旅游局3月23日宣布將在全國景區系統開展“旅游價格信得過景區”創建活動。標準包括全面實行一票制,景區沒有價格欺詐行為,按規定全面落實對老年人、青少年、學生、軍人、殘疾人門票價格優惠政策,等等。凡自愿作出承諾的,即可成為全國旅游價格信得過景區。
針對部分旅游景區門票價格上漲過快過高,部分旅游景區存在園中園、票中票,少數旅游景區對落實老年人、青少年、學生、軍人、殘疾人門票價格優惠政策不到位,少數旅游景區門票價格虛高等問題,國家旅游局擬出臺規定規范景區價格行為,在全國景區系統開展“旅游價格信得過景區”創建活動。其積極意義不可否認。
其實,旅游經濟是一個系統工程,在“吃、住、游、娛、行、購”等六大旅游要素中,門票只是旅游經濟的一個環節。景區門票價格低廉或者不賣門票,將大大提升景區周邊人氣,帶動周邊酒店、餐飲、購物、娛樂等多重利好。從促進旅游消費、拉動旅游經濟的角度講,門票優惠根本不會虧本,還可以為景區贏得公益美名。比如杭州西湖免費開放雖然減少了門票收入,但是拉動了地方綜合旅游經濟,贏得游客青睞,根本無損旅游經濟效益。過高的門票價格嚇跑游客,不利于吸引游客,更不利于旅游產業長遠發展。某些地方熱衷于景區漲價,玩園中園、票中票的把戲,執行景區優惠措施缺斤短兩,表面上看是賺了一把,實際上是得不償失。
從景區的地位與歸屬來看,不少景區是大自然的恩賜,有的還是著名文化遺產,是國人共享的名勝財富。地方只是這些公共景區的管理者,并非所有者。既然是公共景區與文化遺產,就應具有公益屬性與社會功能,不能陷入無休止漲價的誤區。而且景區是一種特殊的商品,它不僅像自來水、天然氣那樣牽涉到當地民眾的利益,還直接影響外地游客利益。
不僅地方政府與景區要權衡漲價利弊,增加對公共景區的投入,擺脫“門票經濟”依賴,拿出誠意讓利于民,自覺做價格、服務“信得過”的標兵;國家發改委、國家旅游局等相關部門也應該對哪些景區屬于公益景區,哪些是商業景點,做出明確界定,把景區門票價格、服務收費列入民生價格監督體系,建立合理的景區定價制度,健全景區違規違法的問責處罰措施,有效監管景區價格,推動公共景區回歸公益本質,吸引更多人外出踏青觀光,欣賞美麗中國,促進旅游行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