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鏈接】
11月8日是記者節,到2015年為止,已經是第15個記者節。記者節也是我國僅有的以職業命名的三個節日之一,與教師節、護士節并列,足以見其對社會的重要性。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聞事業的快速發展,新聞記者隊伍不斷發展壯大。但激烈的媒介市場競爭對新聞傳播事業造成了巨大沖擊,同時對新聞工作者提出了嚴峻的考驗。
【標準表述】
記者這個職業,既平凡又特殊。平凡,是因為它是諸多職業中的一種,記者不是官,是一個普通老百姓;特殊,是因為它既直接接觸上層,又直接深入下層,更為重要的是他傳播新聞事實,擔負著重大的社會責任。
新聞職業道德是新聞工作者在職業活動中,應當嚴格遵循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新聞工作者高尚的職業道德,對維護新聞工作者的聲譽、正確發揮新聞輿論的引導作用、保證新聞事業的健康發展有著重要作用。
當前,有些新聞記者經不起社會的各種誘惑,頻頻出現喪失職業精神和違背職業道德的現象,如一些新聞記者違背職業道德,收取“封口費”,做有償新聞或者對一些惡性事件不報道;為一己之私,違背客觀事實,夸大其詞,做虛假新聞報道,炒作媚俗等,不注意新聞的嚴謹和嚴肅性,違背新聞的真實性、完整性、準確性、客觀性、合法性等準則。
【具體措施】
一、倡導和培育良好的新聞職業精神。
倡導和培育新聞工作者的職業精神必須恪守新聞真實性原則、客觀性原則、公正性原則。新聞工作者在報道新聞時,力戒夸張、夸大或炒作,最大限度地將事件原貌提供給受眾。
二、加強新聞工作者個人操守修養。
加強個人操守修養,新聞工作者應該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加強個人操守修養,倡導優良作風,遵守社會公德,并且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生活。
三、建立有效職業道德監督約束機制。
國家應該對新聞職業道德建設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同時新聞部門要結合自身情況,因地制宜制定切合實際的各項管理制度和實施細則,以規章制度約束職工道德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