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的前身是安徽農學院畜牧獸醫系,始建于1958年。1994年畜牧獸醫系改為畜牧水產學院,2004年更名為動物科技學院。學院學科門類齊全,學科結構合理。現設有動物科學、動物醫學、水產養殖三個本科專業,其中動物醫學專業為國家特色級專業,動物科學為教育部綜合改革試點示范專業。擁有畜牧學博士后流動站1個、安徽省級A類重點學科(畜牧學)1個、省級B類重點學科2個(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學科和預防獸醫學學科)、安徽地方畜禽遺傳資源保護與生物育種省級實驗室1個、人畜共患病安徽省重點實驗室1個、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畜牧學和獸醫學一級學科碩士點2個、水生生物學二級學科碩士點1個以及獸醫學和農業推廣(養殖方向)專業學位碩士點各一個,擁有“奶業生物技術研發”、“動物遺傳資源開發利用與生物技術育種”兩個安徽省“115”產業創新團隊、皖東生豬研究院和安徽畜禽產業共性技術研究院。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2010年全院在崗教職工82人,其中專職教師62人。在崗教師中,教授(研究員)25人,副教授及副高級職稱35人,講師12人,其中博士學位36人,碩士學位16人,博士生導師7人,碩士生導師32人,安徽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7名、后備人選4名,安徽省高校拔尖人才和學科帶頭人各1名、骨干教師6名,2人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2人獲得省政府特殊津貼,省115產業創新團隊帶頭人2人及帶頭人助理10人,安徽青年科技獎獲得者3人,全國三八紅旗手1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2人、試驗站站長4人,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2人,崗位專家12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760余人、碩士和博士研究生220多人。
教學、科研成績顯著。近十余年來學院為社會培養合格人才3000余人。近五年來完成國家和省部等科研項目90多項,取得40多項科技成果和專利,獲得20多項省部級科學獎,其中2004年榮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600余篇,其中收錄ISC文章共120余篇;申請專利80余件,獲授權專利近60余件,其中國家發明專利30件;出版著作、教材30多部;完成教學研究項目30多項,取得十多項教學研究成果及獎勵。目前在研的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40多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973”、國家“863”、國家科技支撐計劃等國家級課題26項,科研總經費近5000多萬元。
學術交流氛圍濃厚。學院與美國、德國、捷克、丹麥、比利時等國及國內的多所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學術交流關系,聘請了6位國內外專家擔任客座教授;近幾年學院有十多位教師先后到國外進行合作科研和學術訪問,有60多人次的國內外專家、學者到學院開展學術訪問或交流。
產學研合作力度大。近年來,學院與省內外40多家企業建立了長期的產學研合作關系,設立了20多個科教基地和生產實習基地。其中,學院與北京生泰爾、溫氏、武漢天辰等6家企業建立了穩固的實習實訓基地,學院建有“生泰爾班”、“天辰班”、“新希望班”、“華澳國學班”和“通威班”等6個虛擬班,為企業培養“用得上、留得住、可發展”的專業技能人才和提高學院人才培養質量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
2026上岸·考公考編培訓報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