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簡稱化工學院)創辦于1978年,歷經安徽師范大學滁州分校理化科,滁州師范專科學校化學系、化學生物系、化學與生命科學系等辦學過程。2011年8月根據滁州市“裝備制造業(高分子材料)、家電信息業(高分子材料)、鹽(化工)、硅玻璃(水泥)、新能源(材料)、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等六大支柱產業對化學化工和材料方面的人才需求,改建為材料與化學工程學院。目前,學院設應用化學系、化學工程系、化學化工實驗室和化工技術研究所等機構,含應用化學(本科)、化學工程與工藝(本科)、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本科)、制藥工程(本科)、應用化工技術(專科)五個專業,有應用化學省級重點建設學科和化學工程與工藝省級教學團隊。
學院現有教職工46人,其中教授6人、副高職稱12人,博士19人(含在讀2人)、碩士17人,其中碩士生導師2人,省級企業科技特派員2人,雙能型教師19人。外聘其他重點高校教授和企業工程師18人。
學院有X-射線衍射儀(Bruker D8 Advance)、掃描電子顯微鏡(日本電子JSM-6510LV)、高效液相色譜儀(Agilent 1200)、氣相色譜儀(日本島津GC-2014、科創GC900、科創GC9800、靈華GC9890A)、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GC-MS)、高效毛細管電泳儀(Agilent G1600A)、全自動比表面積及孔隙分析儀(Gemini V2380)、同步熱分析儀(SDT-Q60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WFX-130)、分子熒光分光光度計(VARIAN Cary 100)、智能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儀(Nicolet 6700)、紫外吸收光譜儀(UV 2100、VARIAN Cary)、等離子發射光譜(iCAP 6000)等儀器設備,總價值2000余萬元。現有5000m2化工樓一棟,4800m2化工實訓樓正在建設之中。學院加強校企合作,與安徽華塑股份有限公司、全椒海螺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安徽金禾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中聯能源有限公司、安徽港銘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全椒南大廣電材料有限公司等企業,共建產學研一體化實習實踐基地18家。
近3年來,主持省部級課題7項、廳級18項,產學研合作課題26項。發表一類論文42篇、二類論文22篇,其中學生以第一作者發表一類論文5篇。繼“LnFe1-yCoyO3和In2O3基新型納米氣敏材料探索與研究”獲安徽省高等學校省級優秀科技成果三等獎后,“大比表面樹脂制備”獲安徽省2012年自然科學科技進步三等獎,“1,2,4,5-苯四羧酸稀土金屬配合物的合成、晶體結構、熱穩定性和熒光性能”獲安徽省2013年“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應用型本科化學科學實驗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與實踐”獲安徽省2010年教學成果二等獎,“產學研結合培養應用型化工人才的探討與實踐”和“基于應用化學省級重點建設學科平臺培養區域經濟發展需要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分獲安徽省2012年教學成果二等獎與三等獎。與安徽金禾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的乙基麥芽酚新工藝改進和巢湖香楓橡塑助劑有限公司合作的PVC熱穩定劑等項目,為地方區域經濟創造效益3000余萬元。2010年,成功申報“功能材料與精細化工創新平臺”項目,獲中央財政200萬元專項支持。
學院秉持“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辦學理念,深化校企合作,加強學風建設,著力培養學生科技創新和實踐應用能力。現有在校生1095人。近3年來,畢業生年均初次就業率超過96%、專業吻合度達到88.5%, 四六級英語通過率58.2%、高級化檢工通過率接近40%、考研錄取率接近25%。畢業生就業地點主要分布于安徽、江蘇、浙江、上海。畢業生綜合素質高,深受用人單位歡迎,絕大多數畢業生已成為各崗位骨干、領導、企業家,并有相當一部分成為碩士、博士和高校教授。
學院多次受到上級表彰,曾榮獲安徽省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集體、滁州學院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滁州學院共青團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更多學歷考試信息請查看學歷考試網